脸红心跳
会员书架
首页 > 都市小说 > 大宋神探志 > 第150节

第150节(2 / 2)

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
好书推荐: 分化成O和竹马协议结婚 向残疾大佬求婚后 穿进虫族的我被宠上天了 暴发户家的漂亮继女[八零美食] 恰与梨花同梦 渣虫他洗心革面 飞鸿踏雪琐忆十轮伏影刀 年代女配生存指南 氐州第一 飞升了我又穿回来了

&esp;&esp;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人升上云巅,一人坠入深渊

&esp;&esp;“官家……还未回来么?”

&esp;&esp;广政殿中,考完的士子正在等待。

&esp;&esp;按照礼仪,他们应该去殿外候着,但三月的天,还是怪冷的,便在殿中等待,轻声交谈。

&esp;&esp;方才官家匆匆离开的身影,靠前排的士子都看到了,毫无疑问,在他们的脑补中,官家迟迟未归,争论的矛盾点显然是排名。

&esp;&esp;想到之前的豪言壮语,有些人就开始眼神交流,都发现彼此有点慌。

&esp;&esp;倘若不公,真要上书抗议么?

&esp;&esp;也别怪他们生出退缩之心,那终究是大权在握的执政太后,连天子和高官都被压得死死的,真要对着干,自己的前程随时可能被搭进去,寒窗苦读,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,任谁都要掂量掂量……

&esp;&esp;也有不少人神情坚定,愈发下定决心,不负圣人教诲,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!

&esp;&esp;韩琦就是其中一员,既然那句话当时出得自己口中,就容不得反悔,何况他也并不后悔,只是琢磨着上书的劄子到底该怎么写,才能尽量不让矛盾激化,并且争取到更多朝臣的支持……

&esp;&esp;“国朝再无八大王!”

&esp;&esp;三百多名士子里面,唯独狄进最清楚,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
&esp;&esp;定王府的事情彻底爆发,刘娥为了除去那个危及统治的祸害,果然迫不及待。

&esp;&esp;“来了!来了!”

&esp;&esp;待得天色将黑,已经是酉时,即下午五点,一位位紫袍官员,终于由大殿侧面鱼贯而入。

&esp;&esp;宫廷礼乐奏响,所有士子朝外退出,开始在殿前列队。

&esp;&esp;这个时候,倒是没有次序了,因为还不知道殿试的排名先后,只是之前坐在前面的依旧靠前站,坐在后面的,则大多站在后面。

&esp;&esp;公孙策不管,这次就往前站,主要是想听第一名是不是自己的好友,不是的话定要上书,他追求功名是为了对抗不公,而不是委曲求全。

&esp;&esp;所幸殿内君臣立定后,赵祯抬了抬手,当朝首相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以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、昭文馆大学士、玉清昭应宫使,王曾开始唱名。

&esp;&esp;“天圣五年进士科头名,狄进,并州人士,年十七;”

&esp;&esp;王曾今年五十岁,正好是知命之年,为人又一向端厚持重,自然不会提着嗓子高喊,自有一位位唱名的官员传达出来,待得声音到了殿外,几乎是在众人耳畔响彻:

&esp;&esp;“天圣五年进士科头名,狄进,并州人士,年十七!”

&esp;&esp;“天圣五年进士科头名,狄进,并州人士,年十七!”

&esp;&esp;众士子如释重负,齐齐露出笑容,包括原本状元最有力的竞争者王尧臣,同样长舒一口气,情不自禁地抚掌一笑。

&esp;&esp;这样最好了!

&esp;&esp;当狄进稳步上前,进入大殿,就见诸位宰执大佬,也纷纷抚须而笑。

&esp;&esp;实际上,为了显示对国朝士子的重视,都是由宰相唱名,有时候是首相,有时候是次相,都很正常。

&esp;&esp;但谁让王曾也是连中三元的三元魁首呢!

&esp;&esp;三元魁首唱名三元魁首,可是一段传世佳话!

&esp;&esp;此处当然不能胡乱开口,狄进恭敬一礼,站在礼官指示的地方,默默等待。

&esp;&esp;“天圣五年进士科第二名,王尧臣,应天府人士,年二十五;”

&esp;&esp;“天圣五年进士科第三名,韩琦,相州人士,年二十;”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不多时,王尧臣和韩琦一左一右,站在了狄进身后,今科两位榜眼也入殿了。

&esp;&esp;但他们并不是第一甲的全部。

&esp;&esp;后世明清,将殿试分为三甲,第一甲就是状元、榜眼和探花,仅三人,直入翰林院,与二甲同为进士出身,三甲为同进士出身,二三甲进士需要通过考选庶吉士得入翰林。

&esp;&esp;但宋朝时,每科所分的甲数,还有每甲所取人数皆不固定,有二甲、三甲甚至最多五甲。

&esp;&esp;今科就只分为两甲,念完前十名,王曾就将名单交予另一位考官,由他来诵读。

&esp;&esp;后面的也简单了些,只报姓名和籍贯,于是乎,狄进很快听到了包拯的名字。

&esp;&esp;“三十一名,包拯,庐州人士;”

&esp;&esp;对于包拯,狄进其实完全不担心,这位也是稳如老狗,要知道包拯用的还不是西昆体,只是文风不似欧阳修那般锋芒毕露,让西昆体的考官不厌恶,因此排名一直不低。

&esp;&esp;他真正担心的,倒是公孙策。

&esp;&esp;所幸这回没有等到倒数第三,甚至没有等到三百名,就听到了公孙策的名字。

&esp;&esp;“两百九十七名,公孙策,庐州人士;”

&esp;&esp;狄进暗松一口气。

&esp;&esp;后面很快也唱完了。

&esp;&esp;最后一句则由殿试主考官赵祯,亲自开口:“赐狄进等一百九十七人及第,一百三十七人同出身!”

&esp;&esp;一甲一百九十七人,进士及第功名,二甲一百三十七人,同进士出身功名,于此诞生。

&esp;&esp;共三百三十四人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[简体版]
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
新书推荐: [综漫] 在组织升职的方式哪里不对 [综漫] 咒灵咒术师就业指南 [综漫] 某不柯学的真剑绿 [希腊神话同人] 潘多拉 [巨人乙女] 学会时间回溯后,我大喊SL大法好 大县令小智慧 都市奇情传 湛氏王朝 情之系列 照无眠(亲叔侄1v1)